今年的秋分是9月22日的晚間21:30分,往年的秋分一般都是9月22日-24日,今年是124年來最早的秋分,所以今年秋分還是不同尋常的,所以被稱為“百年不遇”的秋分。其實今年確實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發(fā)生了影響全國生活的疫情、洪災、冰雹、干旱、地震等等自然災害都發(fā)生在了這一年,農業(yè)生產也受到了很大影響。那么今年百年不遇的秋分對農業(yè)生產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秋分時節(jié),秋收、秋耕和秋種都集合在了一起,也是農民除了春耕最忙碌的季節(jié),而今年的秋分早,所以農民就提前了秋忙。忙雖然忙,但秋耕早以前對莊稼的生長還是好一點的,早耕種可以讓莊稼苗早早的成長,在霜凍期可以有足夠的能力對抗霜凍。而且早搶收的話也可以避開秋雨的危害,秋雨一場涼一場,可以避免糧食因為秋雨而產生損失,總的來說早一點秋耕可以早一點存儲熱量對抗冬季的嚴寒,讓農作物可以安全的越冬。
但對于個別地區(qū)秋分來的早,冷空氣同時也是來的早,農作物由于生長的積溫還不夠很容易對農作物后期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就像今年山東地區(qū)和陜西地區(qū)的花生,由于冷的過早,花生的出油率同比去年就有所下降,而且陜西的蘋果也因為冷的早影響到了糖分的積累,所以秋分早對于部分地區(qū)還是有不利影響的。
秋分開始,北半球晝短夜長,天氣也將變得越來越涼。9月23-24日,受冷空氣影響,平均氣溫自北向南先后下降。專家提醒,秋分后降水偏少,空氣濕度減弱,需謹防秋燥。做好預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應提前做好蓄水池的蓄水工作以及新建蓄水池,保障農業(yè)生產